
高德“扫街榜”利好烟火气小餐饮
目前引入了芝麻信用体系,较大程度过滤恶评和噪音。 作者|许小九 打开手机,总能看到“必吃榜”或“网红榜”之类的东西,但人们一到实地,就会发现实际并没有榜上所描述的那么美好。甚至有人总结到:餐厅评分越高,越要警惕它也许只是营销的产物。前些年,网络曾一度盛传“4分以下的餐厅更好吃”的说法。如今的消费者,早已被眼花缭乱的排名和推荐所裹挟,分不清真实与否。 诚然,一个能真实反映消费体验的参考坐标,才是人们真正的需求。 9月10日,在阿里诞生26周年的节点,高德地图为上述这个困扰大众已久的问题,给出了一个新答案—— 高德“扫街榜”。不同于传统平台的评价体系,高德“扫街榜”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将用户评价同信用和行为两大要素挂钩。它引入了支付宝芝麻信用体系,为可信评价加权,可在较大程度上过滤恶评和噪音。 高德“扫街榜”大受欢迎 高德“扫街榜”这个新物种,用一天的时间就证明了自己:9月10日上线首日,使用高德“扫街榜”的用户就超4000万个,超过了QuestMobile数据统计的“大众点评”8月份日平均活跃峰值3260万的用户数。 公开数据表明,目前高德“扫街榜”已覆盖全国超过300个城市的160万个线下服务商家,其中包括超过87万家餐厅、23万家酒店以及近5万个景区等。 高德“扫街榜”产品经理李刚介绍,扫街榜的商家综合评分,纳入了导航、搜索、到店、收藏等真实行为,在此基础上可检验评论的真实性、专业度、时效性、内容质量等维度,再通过AI模型驱动计算后给出分数,成为扫街榜的排名依据。“只有用户去了,甚至反复到店,才是对商家最真实的好评,才是真正的‘用脚投票’。” 值得一提的是,高德“扫街榜”的上架,对小商户来说无疑是利好。 相比于连锁餐饮企业,小餐饮一般不会花人力、物力去讨好评,所以,它们在美团或者“大众点评”上的得分往往不高。 而扫街榜的重要数据来源有两个维度:一是行为数据,比如用户驱车距离、点击收藏浏览等线上行为、复购与转发等动作;二是基于多模态的UGC(用户生成内容)评价,包括图文、视频等类型,主打“目的性消费和复购率”,并利用AI工具进行修正。而这些特点,注定会帮扶“烟火小店”人气升温。 很显然,烟火气这个生意要素,一直是被大众所需的。这两天,罗永浩硬刚西贝,撕开了“许多商场不能使用明火,许多菜肴需要预制配方”的口子,虽然按照国家标准不算是预制菜,但在消费者观念里,冷冻保质期12个月的熟制肉品就是不健康的。顾客的需求在不断升级,要好食材,要锅气,要烟火气,要人情味,要“到店体验感”。此次高德“扫街榜”的出台,也正好迎合了消费者的这一需求。 对标美团 从产品定位来看,高德“扫街榜”被业界视为直接对标美团旗下“大众点评”,但二者在核心业务逻辑上存在显著区别。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分析认为,高德更偏向“行为驱动”,而“大众点评”则侧重“内容驱动”。 具体而言,“大众点评”的核心榜单体系依赖用户主动撰写的评价内容与长期积累的社区数据。与之不同,高德“扫街榜”聚焦用户实时行为,榜单数据直接来源于导航、搜索、消费等即时动作。 对于阿里的这次布局,百联咨询创始人、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庄帅认为,高德推出的扫街榜,一方面是借助高德在地图、数据和用户资源,给到店用户更加真实可靠的选择建议,这种引导可以逐步渗透至“到店”业务,让高德从单纯的工具属性升级为内容社区和交易平台的模式,增强高德的营收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后续能与淘宝闪购的外卖以及即时零售、电商业务形成协同效应,建立更强的全生态、全业务模式的竞争优势。